close



圖.文/陳健一                                                                                  

 

 「不講大道理,只給孩子看例子。」這是前幾天「全美最好老師」雷夫.艾斯奎到台灣訪問時說的話這是一句很有力量的話,多年來我一直在努力營造類似的教學情境。 
 

 對於孩子當下的行為,身為大人的我們總會嚷嚷幾句生活規約以及團體及社會關懷的「道理」,甚至一再嘮叨孩子聽多了,每每心生疲憊,拒絕領受。這種情形在孩子經常出現的家裡、學校、街上等場合;幾乎填滿孩子的生活,只是我想問:道理講出來了,孩子聽懂了,就會改變嗎? 
 

 我這樣講「道理」,好像在反對講「道理」其實不是,我不是反對講道理,而是怎樣講?如何講?什麼時候講? 
 

 「道理」要在情境中、過程裡被理解、被體會。大人邀孩子接受某些「道理」,要考慮孩子是在什麼情境、什麼過程中接觸;要孩子接受「道理」,很多時候需要一些過程和情境。
 

 我們到日本京都賞櫻,才體會櫻花有如此令人讚嘆的美;讀了戰爭與和平才了解一百多年前俄國的革命情境;欣賞春天的繪本,自然美感從心裡走一遍……這個世界的種種,很多時候必須透過具體的體驗、觀察、閱讀才能深刻了解。我們大人是這樣,成長中的孩子也要這樣。
 

 所以邀孩子經歷過程很重要「道理」要在過程中體會,不是丟出沒有過程、沒有情境的「訓誡」。
 

 這裡談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很多的「例子」一部小說、一本繪本,一次看到蝴蝶吸花蜜的經驗一段過去長輩生活記憶的敘述一次腳踏車被偷走的經驗……都是例子將一個個例子,呈現給孩子,邀孩子參與、討論、閱讀。例子背後的多樣意涵會被體會,大人們想傳達的「道理」也容易進入孩子心裡。 
 

 「不講大道理,只給孩子看例子。」乍看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藏有陪伴孩子成長的智慧,也是大人們要面對的課題。 
 

 前幾天,第一波東北季風到來,天氣轉涼,有些地方下雨。這個時候可以用「窗外景物的轉變」、「電視報導」做例子來談東北季風。孩子們接觸到這些「例子」,「東北季風」就被感覺到了。 
 

 戶外的經驗是最鮮活、最能夠被體會到的「例子」。那天,在內湖圓覺寺旁的烏臼樹幹上發現嘴巴很尖的長吻白蠟蟬,孩子眼睛睜得好大,也注意昆蟲有牠們喜歡「住」的地方,孩子們一路上都探尋昆蟲住在哪裡途中,樹鵲的叫聲自樹叢中響起,椿象也在枝幹中出現,石龍子偶爾爬出來……所謂「生物多樣」、「珍惜生命」、「生態保育」等理念不再是抽象、疏離的想法,是可以被體會、感覺、領受、親近的道理。 
 

 內湖戶外觀察後的第二天課堂上,想再擴大學習和觀察效果,我談一段高速公路封路讓蝴蝶通行的例子,還要孩子討論「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的長吻白蠟蟬的許多「為什麼」的問題。 
 

 看過、討論過,經歷過,很多「道理」就容易親近、領受。 
 

 一直以來,我因為教學需要,一直在搜集例子。 

 那天,高雄水災,我搜集滯洪池、潮汐、颱風等例子,也有「防災」、「城市發展」等道理。
 

 最近,天母欒樹開花了。這也是個好「例子」…… 

 

(本篇圖文刊登於99109日國語日報 家庭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有意見的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