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健一

 

 最近行政院會再次討論到母語教學資源的問題,各方也廣泛討論,我想提問的是:學校裡的母語教學已進行多年,效果如何?

 這方面我難得看到社會媒體或相關人事針對這類問題進行檢討和討論。依我多年觀察,整個社會層面及政治層面較關心的母語課題是:母語要用通用拼音或漢語拼音。這樣的爭論就教學現場觀察,是很無聊的,現實的小學生母語教學若是教「拼音」,孩子根本沒興趣,甚至可以說是母語教學的「垃圾」,令人生厭的教學毒藥!
 

 想想,一群孩子要在羅馬字的學習中、注音符號的認知中,熟悉準確的母語發音,這中間會很疏離,甚至很痛苦,接下來是對母語倒盡胃口!

  所以教母語不必拼音,大人直接講,孩子跟著講,就是這樣。在台灣教的所謂母語都是生活語言(就大部分的地區而言),台灣孩子學母語,哪裡需要拼音啊!又不是外國人!

 有了這樣的理解,再觀察關心教育的大人們聲嘶力竭的爭論用什麼方法拼音較好的同時,我真想罵三字經!究竟是在關心母語?還是在搞政治意識形態?唉!簡直莫名其妙!

 

 或許,就國族信仰的人來說,這不是「莫名其妙」,這是「大是大非」、是「民族正義」、是「政治正確」。這些都對,只是「母語」教學的真正目的是文化,是教育,不是政治,進到教育現場教母語,這些都要「退神」,假如不退神,有時會模糊焦點,甚至招致反效果!

 質言之,我很排斥:母語拼音的討論過分擴大、膨漲,使母語教學現場的教學效果失去檢討、反省空間,模糊掉母語教學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義理。

 講得更明白一點,我個人認為:母語教學不必服務台獨意識形態,也不必為政府及國家的政策背書,它該是人類文明傳承及尊嚴生存的重要堅持;假如被用做政治工具的攻防,就像現在這樣,母語教學的現場困境及效能無法被看到,更失去往前邁步的機會。

 

 想問:那些爭執母語「拼音」,甚至走上街頭的人,是真確關心母語?還是拿母語當工具,服務他們信仰的政治意識形態?我看到的,主要在後者!

 就以孩子在學校裡學習閩南語的課題來說,學校教學的有限時數固然是母語教學無法真確展開的原因之一,教學方法、教師人文視野和素養也是主要因素!母語不可以只是侷限在知識性、準確性的母語演繹教學,要把文化、文明及族群的情境帶進去,這些我們的母語教師有能力掌握嗎?

 

 質言之,當前的學校教育受限於泛知識、框架式的教學內容,以及有限時數的母語課程,已很難有真確的效果,若再加上令人疏離、生硬的拼音教學,整個教學歷程就更令人生厭呢!

 所以,再提醒,那些關心母語教學的人,請關心類似的困境,少在支微細節上計較啊!

 當然,我必須解釋,以上的課程經驗,主要發生在生活少用母語的北部地區(南部這樣的問題並不嚴重,因為許多鄉鎮,母語仍然在家庭中、社區中使用。)

 再來,整個社會及媒體對閩南語也表現出極不友善的態度,幾部閩南語連續劇,經常用「勾心鬥角」、「耍狠」的方式鋪陳劇情,閩南語也因此累積出負面的社會形象;國會殿堂或前任政府高官也經常粗鄙厘俗地表現出所謂「真港台灣人」的品味。這樣來自學校幾近僵化的母語教學,以及社會上、政治上不斷自大人物及傳媒中演繹的粗鄙母語示範,孩子們怎麼會喜歡閩南語呢(主要是那些住在北台灣的孩子)?又如何體會到母語的重要呢?
 

 母語!太重要了。但是被包裝成國家本土政治意識形態、區隔敵我的工具,母語教學及文化發展的重要角色就失焦!

 或許有些人會抱怨:當前國家機器重視母語,在學校中爭取到母語教學時段,正是類似台灣本土政治意識形態的堅持,才辦得到!是啊!這正是類似理念堅持弔詭的地方。這樣意識形態的堅持成就了學校的母語教學,卻也扭曲學校母語教學的發展,這樣的發展將使錯誤的母語教學型態失去被檢視、反省的機會,甚至形成母語教學理念的負面宣傳。造就出一批厭惡母語的下一代。

 唉!我這樣講是給那些「愛台灣」的人聽的,不知道聽到了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有意見的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