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健一

 

 半年前,我陪屏東一所小學的孩子認識他們的家鄉,我們來到一座廟宇,談論廟旁那座乾隆年間的石獅,這時廟裡的婦女拿出一箱礦泉水,說要給孩子們喝,其中有一位小孩跑出來,喊著那位婦女:「阿嬤!」,是他的祖母。

 那天,我帶這群孩子,遊走村子,村子的大人們投以關愛、關心眼光,孩子們帶點神氣和自信。

 這是一群被全村人關愛的孩子,他們往來村子表現出被疼愛及自信的模樣!
 

 幾年前,我到訪距離港口約 十公里 的漁村國中, 國中的 老師告訴我:「村子裡成績較好的學生都到城裡就學,留在這所國中的學生都是家裡環境較差,無法到城裡讀書的孩子。」那天的國中訪視,感覺到孩子不太安頓,他們國小時學習的習慣和基本能力基礎都沒有打好,上國中的學習就很吃力,同學間的學習風氣又很浮動,教師想努力也受到許多限制,非常辛苦。

 這個村子距離港口不遠,房價便宜,港口謀生的底層勞力人口和外勞在這裡聚集、居住,在地居民經濟基礎較好的,都因為地方生活風氣和條件不佳而遷往城裡,留在村子的人許多是社經地位不高,無力管教孩子的大人。這樣的大人世界的處境,也就促使村子生活風氣敗壞,生活在這樣氛圍的孩子,意志力及判斷力仍然淺薄,容易遭受誘惑,心思更加混亂!

 那天,在教室裡看到好幾雙專注、安靜學習的孩子,我可以感覺到他們好想學習,只是教師幾乎無法專注於教學,因為教師要花很多時間管秩序,或用更淺顯的方式,甚至威嚇的方式讓教室的氣氛穩定下來……

 離開時在校園遊走,心中帶點困惑。有心教育的教師,無法獲得學校、家長、社區的支持,感覺上像個孤島;有心學習的孩子,不斷被干擾,無法獲得更專業、專注,有品質的教學;無心學習的孩子,要鎖在疏離的學習場域,陪伴、配合大人們的體制,虛耗大好青春。
 

 今年寒假,來到台南郊區一所國中,部分孩子集中在視聽教室,接受我的寫作教學課程,三個小時的課程中孩子神情專注,少有旁騖,偶爾回答問題,也對答得體,遇有開放型的問話,他們有人回答得富創意,有活力;那天的授課,我感覺到這批孩子的熱力、專注和質樸;他們是在很好的、很細緻的大人們關心、照顧和教學下成長的一群。這一所學校所在的村子並不富有,也少有外地人居住,或許同村的人較多,社區意識較高,對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很專注吧!

 當天,邀我進到教室的是教務主任,他是在地人,對在地孩子的成長有使命感,他說:「要努力把孩子教好,不然他們要通車到附近的私立國中,每天要多花近一小時的通車時間,這樣的發展對他們不見得是好事!」

 儘管不太清楚這些孩子的考試競爭成績如何,或許這些也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這些正值國中生年紀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知識熱力和專注力不被沉重的課業給壓制,他們眼神有亮度,有願景;我感覺到這是我遊走很多國中校園很少見到的畫面呢!
 

 曾經聽過這樣的一句話:「教育是村子裡的事。」這幾個例子我感覺到村民的主體意識於在地教育可以發揮的功能和角色。

 孩子是全村大人們努力的主要價值所在;孩子生活不好,學習狀況不佳,沒有未來,生命沒有希望,所有大人們的偉大努力,所有賺取的龐大財富,都喪失意義。

 在前面的舉例中,我們在屏東的山村中感覺到孩子被村子裡大人呵護的自信和活力;在港口附近漁村的國中,我們看到孩子生活及學習所在的學校、社區不適合孩子學習和成長,孩子要在負面的、不好教養的環境中成長;在台南郊區的國中,我們看到村子集體力量的努力結果;學校的 許多 老師是在地人,村子給他們支持,努力營造適合孩子的成長環境,幾年下來,孩子眼神有光,對生命有期待、有願景,對自己有自信。

  再來,想問各位村子裡、社區中的大人們,你們整日在忙什麼?
 你們可以坐視村子裡的學校有不好、不適任的教師長期教育你們的孩子嗎?
 你們可以接受把村子的教學經驗當跳板、當工具的老師和校長嗎?他們不專心在教學,只在這裡暫時落腳,一、兩年後,有機會就調往外地的大城市!
 你們可以忍受縣政府為了他們選舉或政治的目的,要求老師或學校配合各種活動,干擾他們教學的心情和時間嗎?
 你們可以忍受不當的地方建設,使黑道、外地人到處流竄、橫行街道,干擾地方治安?敗壞社會風氣?污染村子河流和環境?
 再來,你看看許多原住民部落的學校,有些學校老師是不是來來去去?孩子的學習程度一直「束手無策」?
 你再看看「正要製造孩子成長陰影」的澎湖縣民選首長和代表!他們正努力在澎湖設賭博專區。一旦賭場進去了,黑道、治安和敗壞的社會風氣將成為村子的主流,接下來,澎湖的孩子會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學習、成長啊?
 「教育是村子的事」所有不適合孩子成長的產業進到村子要謹慎選擇啊!各位大人。
 村民要有力量、有能力拒絕不適任,或透過政治關係派任下來的教師。
 這樣的事,村長、社區理事長、鄰長、里長,你們知道嗎?你們會去堅持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有意見的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