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陳健一

 

 那天到訪大同大學,同行的自然步道協會綠人淑芬說:「這所大學有一個會呼吸的操場。」聽到這句話我眼睛一亮,心想:這是什麼意思啊?

  走進大同大學校園,看到侷限在教室及樓屋角落的操場,才挄然大悟:這就是會呼吸的操場!泥土及草皮舖陳的操場。我三、四十年前唸書的學校就是這種操場啊!並不稀罕呢!

 但是淑芬告訴我:現在的學校操場大都被PU材質的舖面和水泥給遮住,像這樣沒有PU的操場已經很少見,尤其是台北這樣的地方。 

 是了,過去求學時所熟悉,習以為常的操場,現在並不多見。所以大同大學的這個操場就顯得稀有、珍貴呢!

 

 類此用傳統工法舖陳、整理出來的泥土操場,我在花蓮的一所小學看到。當時我和幾個孩子將寶特瓶中的水倒入泥土中的孔穴,沒幾分鐘,蟋蟀自孔穴中跑了出來,我大叫一聲,然後聽到「啊!」一聲,接著看到孩子們滿臉的錯愕,原來,我把蟋蟀踩死了!

 我還記得小學時候,和幾個小朋友用竹子挖操場的泥地,做成小溝槽、洞穴,然後有人提一桶的水過來,把水倒進構槽,水順勢奔流,我們愉悅的叫了起來。這是「水利工程」,我們叫做「水庫」!

 這樣的操場因為是泥土,使生物容易滋生,孩子們可以在泥地上做各種遊戲的工事;操場的不同角落也容易發生不同的變化,春天時節長出通泉草,或者清明節長出的鼠草等;臨到下雨天,有些較低的地方會積水,甚至形成水塘,我孩提時候還刻意冒雨跑到操場,讓腳浸泡在積水、水塘中,趣味十足呢!當然那一天的教室到處都是泥土印子,以及老師無奈的表情……

 老師僅管無奈,教室有些髒亂,但是換來孩子們愉悅的童年,這該是老師們要承受的甜蜜負擔呢!

 只可惜這樣容受多樣自然生態、童稚歡顏的操場,被緊接著的「秩序」、「整潔」的新發明-PU材質的舖面給「遮蓋」了。

 近二十年,各學校或是基於讓孩子不要沾太多泥巴,使衣服、教室乾淨的心理,或者迎合操場整建的風潮,紛紛將泥土操場改成PU舖面,結果是操場的土壤難得露出來,適合泥土環境的自然生態也難得存在,整個校園空間朝向不自然、不生態的方向發展。

 幾年下來,台灣都會區的中小學大量引進PU舖面,土壤難得露出來,孩子腳踏實地,親臨生態的情境教育受到很大的挫敗,這是很值得深思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有意見的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