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用孩子的成長高度看問題 
 

    ──關於教育部品德教育的鴕鳥決策
 

文/陳健一

 

 日前教育部打算用十二億經費進行「有品運動」。這樣大張旗鼓,花大錢,短時間努力於孩子的品德,立刻引起各方爭論。
 

 教育部用十二億進行「有品運動」,規格不可謂不大,姑且不談是否有效,其關心當下孩子品格的用心該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當下教育部努力的「有品運動」是否針對真正的「病症」,「對症下藥」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品德教育是生活情境及典範呈現的教養工程,孩子品性要在這樣的脈絡中進行,才有良性發展可能,才能真確面對問題,有效解決問題。

 這裡就具體描述當下孩子的品格成長處境,試著從中找到反省、實踐的線索! 
 

 每天打開電視,名嘴放送「勾心鬥角」暴力語言,到「7-11」買餐點會有蘋果日報用血腥和暴力的畫面向你招手,說「社會就是這樣」!前任總統、立委經常用勾心鬥角的語言說話,每次出現在電視上就是計算、動機、愛台灣來愛台灣去(這一任總統很少說勾心鬥角的話-我這樣講你會說我是「藍」的!你就這樣認為好了。)議員、縣長出現的場合,談得冠冕堂皇,義正辭嚴,實際上多的是包工程、進行政治利益計算的事在進行;至於學校,只是這些政治人物政治攻防的工具罷了;進到校門,有些校長、教師忙著上面交辦的事,用規矩、秩序、榮譽搪塞孩子和教師,促使配合官方政策,甚至動員孩子配合官方自以為是的「教育大動員」;班上有小朋友被霸凌,不珍惜食物等情形,許多教師有些感到無力,有些不提糾正;小朋友下課後離開學校,從學校教室的「房子」重又換到安親班或補習班的「房子」,整個換房子的過程中,難得自己走路,更少有帶點好奇遊走巷弄,進行探索;進到補習班,有許多是重複學校的學習或者內容加深,為的是考試考出好分數;若是國中,大都補習到晚上九點多,睡覺時已經是十二點,隔天六點多起床……

 

 所有過程,教育部、教育局、校長、老師都看到了,但是大家仍然勉力於催促孩子用這樣的方式學習、生活及成長。「在學校裡,他們(指的是老師和校長)除了考試的事,其他什麼社團、品德的強調都是假的。」這句話是三年前唸國中的兒子告訴我的。  

 這樣的一句話大抵註解他所理解的學校生活,也該是大部分孩子體會到的事實吧!
 

 以上談的是真確、活生生,當前孩子生活處境的事實。敢問教育部,所謂的「有品教育」,你看到了嗎?你在做什麼?

 

 接下來,想再提問:

 一個被鼓勵成笑貧不笑娼,只重功能、目標的社會,孩子如何意識到倫理和倫常?

 一個不斷演繹激情、扭曲人性示範的政治人物言行,孩子如何從中獲取好的啟發?

 一個不斷干擾、威逼學校、校長、教師的教育部、縣政府、民意代表的學校環境,教師如何安頓在有品質,看重品德的教學?請問:當所有上面交辦的事都有強烈的政治計算、去教育主體思維的政治考量,教師如何安頓好教育本業工作?

 一個孩子隨時自生活中輕易看到蘋果日報等媒體,且是不斷用屍體、淫穢等畫面向社區、孩子放送時,又如何期待孩子有好的人生願景和力量?

 一個有電腦、網路提供孩子認識許多負面及灰色訊息的的室內環境,又如何期待孩子有好的心志態度?家長如何放心孩子單獨在家?

 一個每天要國中孩子早上七點半到校,功課壓力很重,而且晚上還必須補習,直到晚上十二點才能上床睡覺的教育環境,孩子又有多少從容的時間讓靈魂接納更寬廣、多樣的生命訊息?

 太多排山倒海,巨大的灰色、情色、扭曲、破敗、惡鬥的訊息環繞在孩子周邊,孩子品格又如何正常涵養?
 …
 

 這些是當前品德教育要看到、看重、努力的重點。請問:教育部倡導「有品運動」的諸公看到了嗎?

 或許,就教育部的本位角色立場而言,以上困境不是可以全部努力到位;但是當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社區環境出現許多不適合孩子成長的氛圍、機制、媒體及政治干擾時,做為孩子教育資源整合「高度」的教育部能夠置身事外嗎?

 所以,請教育部要多所承擔,堅持各校能提供更貼近良好品德教養的成長環境。

 這樣講有點抽象,以下就更列舉幾項供參考了。

1.以孩子真確生活觸及的視角觀察學校所在社區,儘量減少負面訊息流傳於孩子生活周邊,例如:向交通部協商,試著從法律面找到根據,限制蘋果日報之類的報紙在社區超商販賣;限制政論節目出現的時段或時間。

2.找出地方政府在政策及作為不利於學校教育的事和機制;其中更要找出造成部分教師士氣干擾,甚至挫敗教學熱情,影響教學時間,迷失教育意義的政治干擾原因;因為這些是影響教師積極關懷孩子,期許孩子好品德的重要因素,教育部要勇於糾正,當教師的靠山。

3.教育部在堅持孩子品德教育的努力下,試著捐棄本位,和民間團體合作,勇敢提出政治人物語言暴力的審核平台(即使是總統也要在計較的行列),做這件事情,教育部長要敢於面對立委等民代的要脅,隨時準備下台,只有這樣,才可能讓立委等民代依孩子成長的「高度」說話,規範自己的言行。

4.教育部要努力期許教師進行友善的教室成長環境經營,使教室風氣和諧,孩子暴戾氣息收斂。

5.教育部要努力營造教師關心孩子品德的環境;使教師有時間、有能力處理發生在教室裡的孩子行為問題,並且動態、隨機的進行,甚至進一步發展成教案,讓機會教育的機制在教室裡常態中進行。要知道,所謂的品德教育要在機會中、發生時談論、討論及學習最有效,切忌疏離經驗,沒有生活例子的訓示、訓誨,或者張貼幾張品德海報之類的;因為疏離經驗的教誨,制式的勸說及背誦材料,不僅達不到效果,甚至讓孩子關閉意義、倫理探尋的態度。
 

 想提醒,以上做法不是當下、過往教育部官方的教育施政慣性,確是最具結構性理解的教育政策努力,也是最貼近當下孩子成長困境,真確面對的做法。
 

 再來,請讀者就前面的提問與建議,比對當前教育部高官、專家提出的「有品運動」計畫,你會發現:這些教育諸公提到的教室裡貼生活公約、名人駐校演講、藝術家駐校、小學生購買圖書等作法,是多麼表面、看不到孩子、不理解教師現場品德教育的困境!是很不懂教育的作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有意見的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