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文/陳健一


福海宮簡介:

 
 福海宮位在彰化王功南方海邊。清朝時期鹿港淤積,曾經有水道經福海宮,作為船隻入港口岸,目前已無河道。
福海宮供奉媽祖,嘉慶年間彰化知縣楊桂森曾倡議廣建媽祖小廟龕,認為此廟為「龍蝦寶穴」,並以寶穴特色蓋廟。廟埕外的海邊,早期有海防部隊,海防部隊離開後留有戰壕;堤防外,為海埔新生地,再往外為臺灣海峽。



       


 「老師,為什麼這個廟的屋頂是綠色的?」步出遊覽車,小哲一再追問。
  
 「這個廟是龍蝦穴,龍蝦煮熟了是什麼顏色?龍蝦活著又是什麼顏色?」我問。 
 「煮熟的蝦子是紅色。」有人回答。  
 「所以有龍蝦穴的廟宇最忌諱塗紅色,紅色可是死蝦子啊!」我說。   
 「哦,我明白了,所以屋頂塗成綠色表示是活蝦子。這樣蓋屋頂的方式和一百多年前的一位縣長楊桂森有關
…… 


 有故事,孩子較專心。那天踏臨彰化王功福海宮廟埕,我讓「故事」做為學習活動的開始。
 
 

 「大家先看看這個解說牌。」站在廟前牌樓位置,我讓孩子們讀懂解說牌的內容。  

 「自己找要看的東西。」我要求孩子們找到自己要觀察的五樣景物,然後把景物的「樣子」畫出來。  

 規則講完,孩子們各自離開。有人站在牌樓石獅前面,開始畫圖;有人找到水井,探頭探腦;有人進到廟裡,想一睹媽祖風采。孩子們四處遊走,陪伴的家長偶爾參與孩子的觀察,或者進行討論。  

 「老師,青龍埔在哪裡?」有孩子跑來問我。  

 「老師,你看我畫的……」有孩子想分享他的「看到」。 

 阿芝到廟裡找媽祖神像,也注意到龍柱、廟埕、牆堵……  

 小棠拉著我到涼亭邊,說涼亭上有鳥巢,提醒我不要坐椅子,因為椅子上有鳥大便。  

 阿均在廟埕外的井邊找到刻痕不清晰的字,想分辨出字的意思。  

 阿秀坐在地上專心畫圖,用深淺筆調表現出「龍」的樣子。  

…… 
 

 那個「放」孩子「出去」的半小時,我遊走廟埕,在龍柱邊看到一個孩子,也在地上看到一個孩子;古井邊、神像旁,也有孩子的身影。 

 還有,八歲的小恩始終站在牌樓石獅旁,一直在畫石獅,不去別的地方;這段時間,她只想畫石獅子。 

 孩子們在各自忙碌,沒有不知所措,無所事事。
 

 離開廟埕,我們走到廟埕外的廣場,那裡有農夫晒花生。  

 想讓孩子體會真正的「花生」。我過去向農夫打招呼,問他可不可以讓孩子觀察?農夫允許。孩子好奇的走進晒花生的廣場……  

 「小心,不要踩到花生。」我說。  

 孩子小心翼翼的踩在花生堆裡。  

 「為什麼要晒花生?」  

 「可以吃嗎?」 

 「要晒多久?」  

 「可以拿嗎?  

…… 
 

 這些提問,一個又一個被提出來,討論、觀察也適時的在進行。  

 農夫看到這麼多好奇的孩子,太方的說:「這些花生可以吃,自己拿。」  

 孩子從花生堆裡撿起花生,剝了殼,塞進嘴裡。  

……

  十一月天,東北季風吹掠彰化王功海邊,我們不關心季風,只在廟埕、晒花生廣場尋找訊息,發現樂趣。 
 整個過程少有解說,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找、畫圖、發現、詢問、討論…… 
 我要孩子們用發現的視角、「玩」知識的態度,來和風景相處。總以為用發現、玩的方式和景物相處,景物背後的訊息將更真確走入孩子心中。  

(本篇圖文刊登於991211日國語日報家庭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有意見的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