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文/陳健一



 

  那天約了幾個孩子在士林西歐加油站一帶見面,想從中山北路,經過雙溪,到訪芝山岩。

  這一路不想讓孩子快速走過,想安排幾個地點進行探索和觀察。首先,我要孩子在樟樹行道樹下找葉子,從葉脈辨識樟樹葉子,也要孩子們觀察每棵樹的「樣子」,找出一棵自己最欣賞的樹。 

 接著,我們來到士林舊街旁的神農宮,想邀孩子從神農宮的歷史了解士林過去的發展史;再來,我們走到川行士林的河流-雙溪…… 
 

  喜歡這樣的戶外教學氛圍,也喜歡士林這個地方,它擁有豐富人文及自然河川,給人從容的感覺,在我帶孩子進出的同時,有著歷史、景觀及人文的愉悅感。 
 

  一路上:中山北路兩側的大樟樹,讓行人有更從容的走路心情;神農宮的幾段殘碑,把士林的歷史勾勒出來;雙溪河濱公園輕淺潔淨的河流,給人輕鬆、沒有壓力的散步樂趣;走過雨農橋,近芝山岩旁有一個石馬,這個石馬有一段漳泉械鬥的傳說故事;再來,走上芝山岩的百二崁,看到多樣的生態特色……  

  孩子走在這樣的空間,很歷史,很生態,也很人文。這是士林,短短一段乍看尋常的路,卻充滿歷史、生態和人文的寓意,孩子們走在這樣的空間,很有尊嚴,很神氣。 
 

  這讓我想到去年,我到鹿港國中上短期的寫作課;一下車,就帶點好奇:有著文化歷史厚度的鹿港,會有什麼樣的國中生?總以為這個帶有人文氣息的城市,孩子與家鄉的情感臍帶更緊密,氣質及生命觀更寬廣、厚實;孩子更顯得神氣,富人文氣質。 
 

  去年暑假,我帶屏東鄉下一所村子的孩子繞行村子,進行鄉土教學;我們來到村子裡最大的廟-媽祖廟,廟公看到我們立刻拿出整箱的礦泉水,要給孩子們喝。孩子們也自在的在廟埕裡跑來跑去,一副快樂的模樣。感覺上,這是一批深受村民呵護的孩子。 
 

  喜歡這些在村子裡、在街上、在社區跑跳的孩子樣子。他們神氣、自在,有尊嚴。這些都是這些地方的居民堅持地方傳統、人文空間的維持,才有這樣體貼孩子成長處境的空間。
 

  相較於這些貼近孩子成長的社區或街區空間,我熟識的板橋和永和,就沒有這樣的福份。在永和,幾乎找不到讓人活動的空間,到處水泥化,巷道狹窄,孩子走在街上,左顧右盼,唯恐被車子撞到;板橋是台北縣最熱鬧的城市,人口也最多,水泥化更是嚴重,除了林家花園,幾乎找不到具人文氣息的故事;最近更在城市唯一的一條河流-湳仔溝上架上高架橋,整個城市幾乎處在灰濛濛的狀態。 
 

  像板橋、永和這樣的城市窘境,其他地方也很多,且大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和歷史,也都有具生態及人文特色的空間,後來都很遷就短期城市建設需要,被摧毀掉了,這樣的做法,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可以涵養在地孩子人文氣質的空間地景消失了,從此住在城市裡的孩子要和沒有特色、沒有故事、沒有想像、沒有願景的都市水泥叢林共處。

 (本篇圖文刊登於981212國語日報家庭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有意見的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